产品类型超声波加湿器 / 高压微雾加湿器
产品型号7L/14L/28L/56L105L
加工定制是
控制面积300㎡~3000㎡
适用领域纺织厂、印刷厂、电子厂......
车间工业加湿器 高压微雾加湿器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纺织厂、印刷厂、造纸厂、电子厂......各种车间空气加湿都离不开工业加湿器的帮助。湿度环境和生产产品的质量息息相关,各行业所需要的湿度环境也都不一样。郑州国润高压微雾加湿器可以采用触摸屏提前设置各种车间需要的湿度环境。
回潮是影响棉花加工质量的主要因素。籽棉回潮过高、易成团,不但影响风力输送,而且影响清杂和棉卷转动,使整个轧花工艺过程不能顺利进行。棉花回潮偏低,加工时容易损伤纤维,造成皮棉中短纤维量增加,而且棉纤维易积累静电而致使轧花不能正常进行。

纺织材料与导纱器、罗拉等机件接触,纤维间相互接触摩擦,纤维受到压缩和拉伸,热风干燥,纺织品在带电体的电场中的感应都会产生静电,静电会造成棉条蓬松、发毛、棉网破裂、纤维飞散、飞花多,在粗纱机上纤维飞散,粗纱松散,加捻困难,断头多,粗纱纤维间抱和力差,影响条干均匀和粗纱强力,粗纱成形不良等现象。长期的生产实验证明,合理的采用车间加湿机器,能够使生产工艺优化到好的状态,实现纤维的充分梳理,减少纤维的损伤,并稳定成纱质量。

纺织行业常用加湿设备——工业超声波加湿器优势:
① 加湿效率高,加湿强度大,产生的雾粒小而均匀,单位时间内可迅速达到要求的相对湿度,节约水源;
② 单位加湿量的能耗指标低,超声波加湿器的耗能量只有0.05 kW/(kg.h),仅相当于其它加湿方式的1/10~1/15,日运行费用低;
③ 体积小可根据现场条件单自成系统,既适合新建厂房的配套安装,又可在不破坏原有设备的基础上,对旧厂房进行改造升级;
④ 加湿均匀,可迅速及大面积地解决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例如纺织生产中的飞花、断头、静电、毛糙不平和纤维脆弱等问题;
⑤ 雾化组件采用集成式雾化机芯,全密封式结构设计达到了防水的目的,并且使雾化片更换、维护可在现场立即解决,完全杜绝了早期超声波加湿系统易损坏、寿命短和维修繁琐等问题;
⑥ 雾化器自带过水保护装置,可保证雾化机芯在水位过低时自动停止工作,防止设备损坏;
⑦ 控制方式灵活、方便,有三种控制方式可供选择:开关控制、时序控制和湿度自动控制。在选取时可根据现场环境和进行灵活的选择、搭配;
⑧ 湿度自动控制,配备湿度传感器,灵敏度高、反应迅速,可完全实现无人员现场操作。

众多纺织车间选择高压微雾加湿器的原因:
① 雾化效果好,颗粒均匀吸收快:高压喷雾颗粒直径为5-15μm容易汽化,不会影响到纺织机械。通过喷嘴合理配置达到加湿空间均匀分布的目的,满足车间整体湿度的提高,而非一般加湿器的局域性范围提高湿度。
② 能源损耗低:直接以水压为动力,*空气压缩机等设备。整机功率2.2kw手动调节 ,雾化一公升水平均耗能仅为0.005kw ,耗能是传统电式的1% ,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

纺织行业的都知道,静电对纺织品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冬季,天气干燥,静电更加容易产生。静电会导致针距发生变动,造成针坏和断头、纱疵、织疵增加,产品质量下降。根据调查,车间湿度在30%RH—70%RH之间不容易产生静电,而纺织车间的相对湿度达到60%-70%时,除了消除静电之外,纤维强力也会比干燥状态提高50%左右,这是因为吸湿后的棉纤维,由于分子间的距离增加,在外来的作用下会产生相对位移,所以纤维的伸长度会随着相对湿度的上升而增加。由此可见,纺织厂使用加湿器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纺织厂加湿设备核心优势:
① 喷头不堵,不滴水系统。历时六年研发,成功解决碰头易堵、滴水这一业内难题。
② 触屏操作,只能控制系统。7英寸高亮度液晶显示屏,四线电阻式触摸屏。
③ 对支路控制、自动变频系统。可实现多达6支路分别立控制,一台可以当六台使用。
④ 故障自动报警功能。缺水报警,故障报警系统。
⑤ 加热功能,无惧寒冷天气。内置加热功能,喷出热雾,适合冬天或者天气寒冷的地域使用。
⑥ 内置水箱,水电分离设计。内置立封闭水箱,立配电控制柜,实现水电分离安全,耐用。
⑦ **级过滤系统。七级悬挂过滤器,5微米PP棉,1微米PP棉,水质包,活性炭,**精密,过滤杂质,改善水质。

纺织行业——静电的产生
静电的产生说到底是由于空气过于干燥,静电本身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或者说不流动的电荷,当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或表面时就形成了静电。湿度对静电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湿度越大,电荷在潮湿的空气中得不到累积,自然就不会产生高压放电,所以湿度越大,静电越少,反之,静电越大。

对于现代纺织企业来讲,良好的生产环境不仅是经济综合效益的源泉,更是提升企业产品质量的根本所在。车间保持一定的湿度是直接关系到如何提高生产质量,工作效率,以及产品品质的关键。
http://zzdcx1.b2b168.com